新疆,美丽的地方
提起新疆,人们就会想起那是一个遥远、美丽的地方,她位于祖国的最西北角,是一片广袤的土地,环山带水,风光优美,它的首府被人们亲切的称为“乌鲁木齐”,意思是“优美的牧场”。新疆之行,与别处感受不同,好象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这片占全国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辽阔、空旷、古老、苍茫,无垠的原野、大漠,醉人的吐鲁番风情,天然的戈壁、雪山、天池、坎儿井、火焰山,极不协调的组合在这里,使新疆有滋有味、有风情,“好山、好水、好风光”,这原野的空、雪山的冷、火焰山的热、吐鲁番的甜、天池的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新疆第一行程是石河子市,可谓进行“红色教育”,它的前身是国营农场,就是当年王震率领的部队进驻新疆,组建起了建设兵团后开垦的农场,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现已发展成为新疆比较繁华的城市,被誉为“小上海”、“戈壁明珠”、“人居环境改善良好城市”。
大巴车行驶在这座不同凡响的红色城市,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美丽辽阔的地域,宽阔笔直的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大小小的农场,气势雄伟的办公大楼,公园式的娱乐环境,并建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广场,吸引着游客前来度假、观光。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这里铭记着历届生产建设兵团领导成员,记载着当年毛主席签署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将光荣的祖国经济建设使命赋予你们,你们过去曾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经验性纪律性的战斗队,我相信你们将在生产建设战线上,成为有熟练技术的突击队……”。墙上悬挂着当年拍下王震带领生产建设兵团人员在泥水中艰苦劳动的真实照片,张贴着中央领导人视察生产建设兵团的照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还珍藏着中央领导视察新疆时写的信、穿过的衣物,还有当年山东、四川等全体女子兵团的照片,据说当年就是想把建设兵团的男兵留住,不仅留住男兵的身,更要留住男兵的心,而在山东、四川等地特招的女兵,而这些女兵脱去了娇柔之气,个个变成了“铁姑娘”,过着象男兵一样的生活,参加常人难以想象的劳动。偌大的展厅里展示了他们自制的劳动工具、他们人工拉着犁的雕塑,详细地记录着他们的艰苦创业史、发展史,看了展览和大型幻灯片,我思绪起伏,感慨万千,思想感情的潮水涌动着,他们当年住在象窑洞一样简陋的土房里,每天定粮分粮吃,自己种菜,自己掘井,撇家舍业,住在空旷的田野,过着类似于野人的生活,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中生存很都不容易,还要从事着十分艰苦、繁重的劳动,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意志,一种多么顽强的拼命精神,一种多么强大的精神支柱,在戈壁滩上书写了丰富的人生,走出了超脱于常人的人生轨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兵团里流传着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把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用自己的英雄壮举激励着代代后人,充分展示了一代天山军垦人的高风亮节。
过去,我只是从书中、电影里了解到他们艰苦创业的只言片语;而今,置身于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亲眼目睹他们震撼人心的展览图片,亲耳聆听讲解员讲述的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真切地了解当年他们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此时此刻,我真正被他们的精神打动了,我想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都会陷入一种被情打动的惊叹之中,在石河子使我始终处在感动、感化、感念之中,那人、那精神、那作风,时刻铭记在我心里。离开石河子后,我还时常被感动着,这也许就是精神力量使然吧。
从政治色彩浓厚的石河子,来到了美丽的吐鲁番,感到思想还一时转不过弯来,还沉浸在对建设兵团的回忆之中,至于导游说的:“6月份来不是时候,吐鲁番的葡萄到8月份才能熟了。”我也听的含含糊糊,虽然吃不上吐鲁番的葡萄,但我们随导游的讲解,也着实感受到了吐鲁番的美丽风光。
吐鲁番位于新疆中部最洼的盆地,被称为“火洲”。刚到吐鲁番的时候,导游卖了个关子说,大家说说:“吐鲁番最奇特的是什么?”有的就说“最热”,因为靠近火焰山,不过也是亲身感受;有的说“最甜”,因为是葡萄、哈密瓜产地。还有的说得五花八门,导游一看不着边了,就纠正说,这里奇特之处是全国“最低、最热、最干、最甜”的地方,说到最低,它处于中国内陆零海拔的位置;最热,一般温度达到45度;最干,全年最大降雨量16毫米;最甜,因为这里最干旱,所以结的果实最甜,这里的葡萄、哈密瓜等都非常甜,闻名遐迩。在吐鲁番,我们吃到了很甜的西瓜和哈密瓜,遗憾的是,没有吃到葡萄,只是吃到各种各样的葡萄干。
我们还坐上旅游特设的马车,尽情地享受,悠闲地观光,观看了千年胡杨树,踏着滚烫的沙子,拍下了中意的照片;参观了中国内陆海拔零度的地方,在那里留下了纪念;我们还徜徉在大街上,很随意地到这个农家小院转转,那个农家小院看看,感受乡村民族风情,任意品尝着每家葡萄干的甜度,与维族人拉起了家常,戴上少数民族帽子,坐到富有民族特色的床上合影,浓眉大眼的维族姑娘跳着悠扬的民族舞,我们尽情地观看,并与跟着维族姑娘学跳着民族歌舞,精神特别放松。在新疆,这种歌舞随处可见,用餐的时候,漂亮维族姑娘们身着色彩各异的民族服装,又为我们跳起了优美的民族舞,我举起相机,不失时机地咔嚓、咔嚓……抢拍着变换的舞姿镜头,定格在美丽的瞬间,收藏在影集里。吐鲁番之美,美在景色、特色里,美在维族姑娘的舞姿和笑脸里。
依依不舍地离开吐鲁番,一路前行,一路歌,当行至大板城时,活泼开朗的司机师傅领头唱起了《大板城的姑娘》,接着,导游就给我们讲起了新疆十八怪之一的“大板城的姑娘结婚把妹带”。随着精彩的故事情节,我们急速穿行在望不到边际的高速公路上,方圆几百里都是荒无人缘的荒原,置身于此,视野开阔了,思维空间也扩大了,使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又想起了导游说的话:“到了新疆才知道中国有多么大,到了新疆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是啊,面对这如此空旷辽阔的原野,我第一次感到了人类是多么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