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你还会教育吗?

推荐人:褦襶子 来源: 美文阅读网 时间: 2016-12-13 13:10 阅读:
生二胎你还会教育吗?

  自二胎政策在部分地区试行到全面二胎政策颁布,二胎的话题带给国人诸多酸楚。有拒绝父母要二胎的,有要挟父母生二胎必须先把财产落实到自己名下,甚至有把刚刚出生的小弟弟或小妹妹杀死的……二胎新闻还有多少莫名惊诧着实不敢设想!

  独生子女政策强制推行这么些年,绝大多数的年轻父母已经不懂得该如何同时养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了。如何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对于年轻的父母与年轻父母的父母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最可悲的是,年轻的父母的父母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从祖上继承来的处理孩子们兄弟姐妹关系的观念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给未来社会埋下难以预料的隐患。

  国人对于独生子女教育,本能大于理智。溺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理智的教育遭到家庭内部与整个社会的抵制。独生子女在高度的排他性环境里成长,从来不懂得与他人分享需求的满足。父母罄尽全力满足他们,尚且令他们得不到满足。突然要有个弟弟或者妹妹要来“夺”他们独享的宠爱,不但孩子们接受不了,就他们那本身也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两个孩子的纷争。于是爷爷、奶奶们出来“指导”了:“大的要让着小的……‘孔融让梨’被重新搬出来教育孩子们什么是亲情”。

  如今生育主力正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这一代,他们大多数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并且在应试教育下成长,既没有处理兄弟姐妹的经验,又缺乏独立思考未知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寻找答案。最悲催的是这些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年轻父母还迷信权威,对权威的观点不敢质疑。即便偶生疑虑,也懒得去想。虽然现在生养二胎的并不多,可是新闻反馈回来的最让人担忧的还不是那些“同室操戈”的悲剧,到是那老掉牙的处理兄弟姐妹之间矛盾的观念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反思。

  虽然,周围养两个孩子的不是很多。可是当问及怎么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时,几乎众口一词地以为应该是“大的让着小的”。至于为什么大的让着小的?要让到什么时候?似乎没有多少两个孩子的父母想过。

  目前养两个孩子的父母,除了少数民族外,多系中年夫妻。两个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较悬殊,长期被宠溺的大孩子,独性惯了,至少在内心里暂时接受不了弟弟或妹妹分享父母对自己的爱,就更根本体会不到手足之情了。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之前,一对夫妇要养几个孩子,孩子基本属于半放养状态,大的照顾小的是常态。可是那时的孩子生活环境普遍较差,欲望自然也就不会很强烈,因此也就不存在分享之虞。其次,那时候因为是自然生育,所以孩子的年龄相差不很悬殊,所受的教育基本属于同一模式。然而现在情形变了,二胎一类是年龄相差悬殊,两个孩子不能用同一种教育模式进行教育;一类是生活条件较过去优越,孩子的欲望随之增强。而绝大多数工薪阶层的家庭(包括特权行业的中产阶层),即便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也往往无法同时满足两个孩子的相同愿望。就是在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赞助之下,能够满足两个孩子对于物质的欲望,却无法因为孩子的个性差异解决在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分配问题。所以客观上是不可能让两个孩子的感受相同的。

  当两个孩子出现分歧时,作父母就会让大的孩子让着小的孩子。大的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爱弟弟或妹妹胜过爱自己。在与过去独享父母全部情感的对比中,就会迁怒弟弟或妹妹。那些与弟弟妹妹势不两立的孩子,那些为独享父母情感而杀害弟弟或妹妹的孩子,同样是受害者。他们的痛苦,他们手足相残都是拜父母所赐。因为父母在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后,就没有教会他们与亲人分享喜悦与痛苦,分享满足与失望。不仅手足之情无从谈起,也为孩子们的成长埋下了隐患。因为当今时代,是协作型社会,没有分享就没有协作。溺爱留给孩子未来的将是孤独的痛苦。

  一味无原则地让大孩子让着小的,对于幼子极易形成难填之欲壑,可在未来的生活里,没有谁能享受这种待遇。这对于幼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百害而无一利。

  孩子将来能否顺利的融入社会,就取决于父母从小是否教会他们与他人分享喜悦与痛苦,分享满足与失望。二胎反映出来的家庭教育问题,其实早就影响着独生子女一代,只是那时作父母的多埋怨别的孩子没教养,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缺失。如今要面对亲生骨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无法再怨天尤人,若再不肯自省,就将亲自导演手足对抗,骨肉相残的悲剧了。

  孩子幼时,适当地让孩子体会欲望得不到满足,是孩子健康心理形成的须要。那种竭力满足孩子欲望的舐犊之情,只是动物的本能,缺乏人性的理智。中国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问题,幼教存在的问题也很严重。教育理念的落后,远远大于教育体制的弊端。

  年轻的母亲们,教育绝不仅仅是幼儿园与学校老师的事,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母亲。这种教育从孕育孩子时就已经开始,所以才有了胎教。孩子出生后,哺乳期就应该用心对孩子的感知施加积极的影响。不要在孩子一哭,就马上喂孩子奶。适当地让孩子哭一会,对于孩子潜意识的形成,与增强消化功能都是有好处的。可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却容不得这样对待他们的宝贝孙(女)儿。当今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多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给惯的。这在中国是社会病,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与教育体制,让年轻的父母们离开父辈的帮助,根本无法把孩子健康养大。也因此就被剥夺了对孩子教育的主导权。不用说大多数年轻的父母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就是明白其中的利弊,一但作父母的与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分歧,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就会祭出杀手锏:“有能耐你们自己领回去养”。所以,年轻的父母们,如果你们没有能力独自把孩子养大,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千万不能屈服于父辈的压力,指望老人为你们带孩子而生育。否则你们就可能是孩子人生悲剧的导演者。

  绝大多数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养孙辈,仅自私地满足于他们自己的感受,享受含饴弄孙的惬意。至于孩子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根本不在他们考虑范畴或者主观臆断地认为他们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即便他们教育出优秀的孙辈的父母,落后的观念也未必能教育出优秀的孙辈来。而中国的老人都是在极权文化氛围里成长的,缺乏民主意识,容不得晚辈质疑他们的“经验”。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