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思绪

让我悲痛的是,从贵阳回来不久,惊闻我最尊敬的高中班主任张立老师因病不幸在香港去世。本来期待明年的同学聚会时,张老师能够回来参与,没想到如今却阴阳两隔。恰逢贵州都市报举办第30个教师节的征文活动,我含泪写下了怀念张老师的文字,表达我对老师的无比敬意。庆幸的是,这篇文章被报社选中发表,我这些文字,遥寄了我的哀思,表达了我的深切缅怀。发表我这篇悼念文章的都市报所在地,是我的故乡,也是张立老师这个归国华侨奉献了自己青春的地方。
11月下旬,大学同班的女同学蕊槐来到成都,我们见面了。她是陪儿子到西南石油大学参加研究生毕业答辩,顺便到成都来玩,来看看我。他们到成都后,住在位于新都的石油大学附近的宾馆。我闻讯后,第二天即从成都赶到新都,到宾馆拜访同学。老同学相见,倍感亲切,大学入校时同一个学习小组的情景历历在目。我陪同学游览了新都的宝光寺和桂湖,当然一路都是在聊天,回忆大学时的往事,叙说毕业后各自的生活。
她的儿子答辩完后,他们住到了成都市区。同学第一次来成都,问我哪些地方值得一游?我答到,可游的地方甚多,但草堂必须要去。同学立刻说道,有人说过,到成都不到杜甫草堂等于没有到成都。我说,是的,到成都就要去游草堂拜诗圣。这是一个初冬的下午,天气还不错。我与老同学来到充满诗意的浣花溪畔,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拜谒了这位终生颠沛流离及至穷困潦倒的诗人,以及曾给他短暂停歇的草堂。在诗人杜甫塑像前,我与老同学合影留念。
12月上旬,见到老同学后还沉沁在兴奋中的我,突然又收到另一个大学同学振寰病故的噩耗,让我悲叹惋惜。我立即向同学之妻(也是我们大学同班同学)发短信表示沉痛哀悼,并在校友QQ群、微信群发消息悼念。我与振寰老同学大学五年同住一室,那些情景历历在目。毕业后各自东西,但先后在兰州、成都、西安有几次见面,都让人难忘。振寰同学退休前任担任深圳供水公司的总工,可谓事业有成。老同学虽离我们而去,但品德才华音容笑貌同窗友情永留心间。我一直想到堔圳去看望老同学,不想阴阳两隔,已成泡影。
中学的同学正在筹备明年的毕业50周年聚会,大学的同学也在筹备入校50周年的聚会,我都答应要积极参与,半个世纪的情谊确实值得纪念。
值得记住的是,今年上半年,通过网络的联系,缘于对文学的共同爱好,我与几个年龄相近的校友取得联系,互加了QQ和博客的好友,常常互相到对方的空间和博客访问,也常常有邮件来往,这真是一件幸事。我们在相同的时期同在一所大学求学,由于学校很大,不在一个专业和班级,在校时并不相识,到老来由于文学的缘故,结为了好友。我说道:“在校不相识,老年为好友”。定居美国的哲民校友回复道:“网上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中,李镜吾是今年我交往较多的一个校友,在交大与我同级,年龄大我两岁,丰富的人生阅历都汇集在他那自传体的文集中,读之感人至深,引我共鸣。他的40万字的《镜吾文集》委托我写序,这是一种信任。我推荐他到了江山文学的春秋社团当编辑,到星光文学发文。他很快被评为江山之星,且与江山签约,又上架了个人电子书。他也有文章发于《华东文学》杂志。我常与他共勉,都是年近70的人了,在网络上不必与年经人较真,快乐就好。
发挥余热,回报社会
我是科技工作者,是一个新兴技术专业的高级工程师,已从原来大型国企的技术部门领导岗位退休,但是继续在省市电力电子学会担任理事,今年更是被聘为省学会的执行理事。
今年,多次到企业进行技术调研,撰写科技报告。参加了多次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论坛,撰写了多篇科技交流文章,还到基层进行科普活动,到大学开展科技进校园的活动等等。参加各种科技活动,能够发挥余热,又可学习新的知识,还可以会见多年的科技界老朋友,特别喜欢到大学校园的科技活动,与在校大学生的交流让自己又仿佛回到学生时代。
今年承担了学会网站的管理员职责,经常在网站对学会活动进行宣传,对会员单位及产品进行推荐,对东方日立公司和四川英杰电气公司的变频节能产品,都进行了很好的宣传。
在今年刚召开的2014年会员日活动中,本人荣获先进,受到表扬,与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一起到主席台领奖,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专业工作的事情就不多说了,上面的文字点到为止,那些都是应该做的,是对国家培养自己的回报,唯有继续发挥余热,乐在其中。
文学爱好,乐在其中
我长期从事科技工作虽尽职敬业也有一些成就,却也常不务正业而有许多文学作品发表于文学网站和刊物,皆因那未尽的文学梦。作为业余作者,我的散文散见于各大文学网站和报刊杂志。先后担任过国内知名杂志《读者》官方论坛原创文学区首席版主和一些文学网的编辑、主编、管理员。今年的文学活动主要在江山文学网和星光文学网。
到江山文学网快两年了(2013年1月注册),现在是江山文学签约作者,先后荣获江山之星、优秀编辑、优秀社长等,我的电子书散文文集也已经上架。现在担任江山文学网春花秋月社团执行社长,为春秋社团的管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今年下半年为实现“精品1000”目标的活动中,我与全体春秋人一起努力了。
春秋社团精品文章1000篇,数字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感动的春花秋月的故事。每个故事里,又倾注着每一位春秋人的心血与汗水,春秋人以自己的真心诠释着对这片纯净的文学家园的至爱。有甘苦,有辛酸,有起伏,但更多的是充满欢乐,充满团结,充满朝气蓬勃的氛围,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社团的春天更加枝繁叶茂,百花齐放,千姿百态……作为社团的执行社长,这一年来,其实更长的时间,每天我的电脑上或手机上,江山网和春秋社团的网页都是打开着的。本人担任春秋社团执行社长以来,每天认真做好文章编辑、推荐精品和优秀文章推荐精品复审工作,每天大量的时间用于社团管理和文章审核。也邀请来一些文友,他们的文学水平很高,他们的佳作给春秋带来了精彩,春秋社团的氛围也没有让他们失望。
这一年来,每天下午,要把当天的文章进行精品推荐,这样当晚8点前网站会提交到评审组审核,当晚或第二天上午会有结果。为了确保精品的质量,在推荐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没有抄袭和重复发文。对于文章和编者按的错误要进行把关修改,当然会与作者和有关编辑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