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皇太极的宗室斗争换旗南面独尊打压诸王

推荐人: 来源: 美文阅读网 时间: 2016-11-09 23:17 阅读:

  在解决阿敏、莽古尔泰两大势力集团后,太宗全然忘记代善家族的拥立之功,全面打压。早在天聪九年,太宗借口代善与莽古济交往过密斥责其父子,指责其藐视汗位,诸贝勒提出免去代善大贝勒、削和硕贝勒以迎合皇太极,太宗只是罚银罚马了事。代善长子岳托曾是皇太极的亲信,文武全才,却成为太宗重点打击的对象。崇德元年,岳托受封成亲王,同年八月,岳托被指责包庇莽古尔泰、德格勒(岳托是莽古济的女婿),从亲王降为贝勒。崇德二年八年,皇太极在校场让岳托举弓射箭,岳托不射,被降为贝子。崇德三年,清军南下,岳托被拜为扬威大将军,次年死于征战途中,追封为郡王。萨哈廉是代善三子,也是太宗亲信之一,崇德元年去世,追封颖亲王。皇太极借各种理由处罚萨哈廉的遗孀,或与功勋妻子产生矛盾,或去明朝边境进行贸易,承袭郡王的阿达礼大为不满。崇德六年,太宗的宸妃去世,阿达礼却吹拉弹唱,公开表示对太宗的不满。代善次子硕托与皇太极关系泛泛,在满洲贵族中资历颇深,曾为议政贝勒,却屡遭打击。阿敏放弃永平四城时,硕托苦苦相劝,依然被太宗免去爵位;崇德四年,太宗借口硕托僭越,降其为辅国公;随后屡加威胁,“尔罪多矣!朕屡宥,尔屡犯,若不关己者。后当任法司治之,不汝宥也!”在太宗去世后,硕托与侄子阿达礼果断的拥立多尔衮称帝,可见代善家族对皇太极的不满。至于代善本人,崇德二年因多选护卫被皇太极大加斥责,“阳为恭谨、阴怀异心”,代善心灰意冷,不再过问政务。

  同时,皇太极还多次处罚长子豪格、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人,与惩处三大贝勒家族有着本质的区别,太宗对他们还是以拉拢为主。

  三、太宗时期皇(汗)权与王权的关系

  清太宗即位是诸贝勒举荐的产物,反映了满洲贵族汗权式微、王权强势的权力分配。嗣位之初,皇太极只是名义上的共主,实为掌控一旗的贝勒,政权实际掌握在诸多旗主贝勒手中。

  清太宗一步步摧抑王权,初步实现了皇权的集中。制度上,皇太极设立监察机关、建立六部,成立具有内阁性质的内三院,从机构设置上稀释诸王权力;在权力分配上,皇太极重用亲信贵族掌握院部,掌控朝政。从崇德年间以后,清太宗彻底掌控了政局,实现了独尊地位,皇权在表面上压倒王权。

  但是,太宗的独尊建立在个人威望之中,缺乏制度保证。第一,八旗旗主权力依旧强大,掌握军政大权,诸旗主慑于太宗个人权威而不敢造次,太宗并没有在根本上消除八旗制度对中央政府的威胁。第二,王管院部,实质是太宗亲信取代政敌掌控朝政,并没有彻底解决宗室主政的局面。第三,苛待政敌,加剧了宗室子弟对皇太极一系的不满与憎恨,纵观清朝历史,皇太极虽然雄才大略,对待宗室确实刻薄寡恩,打击范围过大导致其敌对势力增大。第四,没有明确继承人。太宗猝死,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权力交接之际出现真空,清廷隐藏已久的矛盾彻底爆发,在多方势力相互妥协后,太宗子福临虽然登基,但是多尔衮摄政代天,太宗苦心集中的皇权旋即被王权取代。

  总体而言,清太宗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皇权的集权,抑制了王权。但是,太宗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八旗贵族的实权,只是通过亲信取代政敌掌控朝政,随着其仓促离世,皇权再次被王权所取代。(原文来自历史百家争鸣的头条号)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