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的缺失与性别教育

推荐人:褦襶子 来源: 美文阅读网 时间: 2016-11-09 23:17 阅读:


  学生未婚性行为的泛滥,弃杀亲生骨肉,80后年轻人离婚率的急剧攀升,年轻夫妇家庭矛盾的普遍激化等等皆凸显我们社会成人教育之性别教育的缺失。孩子们不明确,成人意为着哪些责任与义务,男孩子不知道应该如做男人,如何为人子,如何为人夫,如何为人父;女孩子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女人,如何为人女,如何为人妻,如何为人母。至于性别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就更不用提了。这在我们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方面基本都还是空白,甚至还没有性别教育的意识。让每一个公民作好他的家庭角色,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才会和睦,这个社会才会和谐稳定。

  二、特色教育观念对学校教育的制约

  我们的中学里的政治(初中思想品德)课,片面地向学生灌输他们有什么权利,责任义务的概念过于抽象,淡化忽略权利义务的对等原则,以至于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他们有这样的权利,那样的权利,责任义务概念却朦胧得很。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尴尬局面就是这样形成的,甚至促成了整个社会的风气败坏。讹诈之风盛行,老师工作起来投鼠忌器。现在哪学校出现学生意外伤害,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质疑谴责学校与老师。不可否认我们的学校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些教师责任意识不强。可这是校园学生意外伤害的全部原因吗?长期以来,谁要是提出这种质疑,立马就会有网民质问你家没有孩子?你以为都象你一样绝户!什么样的恶毒语言都会抛出来。一个社会浮躁愚昧至此,哪里还会有什么光明的未来!

  当然导致形成这种局面的还有我们社会制度的缺憾,长期以来校园教育遭至毁灭性的冲击,可时至今日,我们也没有出台明确的校园责任义务规范。只是由部委颁布了一个什么规定,并且象丑于见人似的,难在媒体上露面。学校教育从来就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于社会之外,没有主流舆论的引导,形不成一种社会共识与观念,什么部委规定即便是法律也是落不到实处的。学生意外伤害的司法判决,主流媒体舆论的误导,使全社会讹诈之风日炽。如今学生在校园外出现意外伤害也要讹诈学校。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孩子们唯一的受教育途径。没有哪条法律明确,学校安全教育的具体法律责任,可是出现学生校外意外伤害时,许多学校与老师都被法律判定承担法律责任。而这些责任的认定,多系推定,带有深厚的人为观念。

  司法判决受社会舆论影响是一个法制社会极不正常的现象。高额的教育负担,学校强制性乱收费的屡禁不止,在教学上作手脚迫使学生接受课后有尝补课,都招致全社会的愤慨。司法判决,常常受这种社会情绪左右,推定学校负有什么责任,以缓解社会矛盾。其实这种社会矛盾是体制使然,却让一些无辜的老师们当替罪羊。真正从这种体制中受利的老师反到受体制保护,名利双收。然而国人欺软怕硬的传统,不敢去触及特权,就只好拿学校与老师出气了。学校里并不完善的成人教育,尚不及家长的负面影响。受家长观念的影响,学生本能抵触学校知识教育以外的观念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抵触,让孩子们世界观形成过程中产生许多糊涂观念。

  读者朋友们,这些看似与成人教育、性别教育没有关联的社会矛盾,恰恰源于成人教育尤其是性别教育的严重缺失。学校里负有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世界观的政治(思想品德)课,内容设置本身就存在原则性纰漏,回避敏感社会问题让学生对于许多社会现象感到困惑。互相矛盾的内容设置,使学生找不准自己社会里的性别角色,因此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是非判断,也就无法形成生活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具体案例

  案例一:某中学一初二男生,在午休时间踢足球过程中把脚崴骨折了,事发后被学校立即送往医院。家长认为学校有责任,应该赔偿,法庭认为学生在踢球时没有老师组织,没有事先安全教育,没有防范预案,应该承担一半责任。班主任老师被校内处罚,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承担学校赔偿部分的一半。

  这位学生虽属于未成年人,可未成年人也有其相应能力,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小学低年级(三年级以下),学校与老师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缺乏相应的自主能力,即便老师有过安全教育,也不应该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进行这种对抗性运动;倘若在小学高年级,老师的责任就小得多了。体育运动安全,应该经常提醒,可这不是发生运动意外伤害的必然原因。小学高年级以上年龄段(包括初高中)的学生,有校园内外自主运动的能力,学生在校内外运动时出现意外运动创伤,与学校教育没有实质性责任关系。没有老师组织,没有事前安全教育,没有防范预案都不能成为学校承担责任的理由。如果硬要严格追究,那也只有缺乏防范预案算能扯得上点联系,可判决学校承担少部分责任。

  类似运动性创伤是孩子成长的必然代价,就如同学走路摔跤一样。对抗性运动,如篮球、足球等都有合理冲撞,你参与这项运动,就意为着你承担了相应的风险。出现意外伤害责任自负。成长风险,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使学生本身形成这种意识,也要与学生家长们达成共识。

  类似此案的司法判决,看似学生利益受到保护。其实却是从根本上伤害学生利益,对学生成长观念与整个社会的成长观念形成误导。此种处罚,让学校与老师们的教育投鼠忌器,如今的学校体育运动大打折扣,许多容易造成运动创伤的项目都淡出校园了,相当一部分小学连跳绳都取缔了,孩子们上体育课不跑不跳,只靠墙根闲聊。上下楼都被要求靠一侧,扶着楼梯扶手排队下楼。媒体上中学里取消长跑项目的新闻应该不会这么快就被淡忘。这样的年轻一代,如何撑起中国的未来!年轻的白领阶层频频猝死,不能不说与年轻人的身体健康素质有关系。而这种悲剧的始作俑者就是单方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观念的盛行。

  未成年人应该受到保护,可这种保护应该以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是从。成人教育首先必须要让未成年人与他们的家长们形成明确的成长风险意识,并意识到只有接受这种成长风险,才能拥有健康的成长。

  案例二:一名笔者过去的80后女弟子,名校、留学令人羡慕的经历,令多数人难望项背的博士学位,可是个人感情生活却一塌糊涂,第二次婚姻的失败,让她对婚姻产生了恐惧。一次她回母校看望老师,向笔者倾诉她的苦恼。听了她叙述的经历,笔者深为这孩子感到惋惜。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