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亲情文章 > 母亲

母亲

推荐人:繁华落幕 来源: 美文阅读网 时间: 2016-11-10 17:07 阅读:
父亲常说你母亲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是的,我父亲说得一点都不夸张。她不仅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还是一个勇于奉献的好母亲,更是一个体贴入微的人见人夸的好儿媳。

  母亲不高,一米六左右,瘦瘦的,剪着一头齐耳的短发,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女人,担负着操劳一家三代的义务,一天天,一年年,辛辛苦苦,勤劳一生,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着……

  (一)丈夫的坚强后盾

  父亲告诉我许多次,说母亲不该水里泥里劳作一辈子,不该出一辈子的怨力,不该围着锅台转悠一辈子。母亲确实苦了一辈子,但没听到母亲丝毫的怨言,即使和父亲偶尔生气时,也没提过半个不字。是母亲牺牲了自己的前途,甘做父亲的垫脚石,为父亲换回了前途,使他步步高升。

  60年代末,父亲家一贫如洗,一家人都难以解决温饱问题,父亲只好辍学。父亲的爷爷和母亲的爷爷是至交,两位老人为孩子保媒,并订了婚。在母亲和父亲认识后,认为父亲学习不错,在家干一辈子庄稼活就浪费了一肚子文化。就和老人商量,让我父亲重返学校,同时母亲随我的大舅去了鞍山钢厂。母亲那年才19岁,辛辛苦苦一月,挣50块钱。母亲从牙缝里省出30元,每月寄给父亲来解决学习生活费用,30元钱母亲的辛苦钱,里面蕴藏着多少温暖?母亲的爱是无价的,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父亲很挣气,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山东师范学院,但当时政治审查很严格,就因为父亲和母亲已订婚了,就取消了父亲的入学资格。当时父亲很苦恼,认为命运真是作弄人。母亲更是伤心,她认为是自己造就了父亲,又是自己毁掉了父亲,恰在这时候母亲转为正式工人。我想对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姑娘来说,成为鞍山钢厂的一名职工,一定是母亲向往已久的。

  可是母亲为了父亲,依然辞去工作,返回老家农村,和父亲完婚。不管她是对爱情的那份执着,还是为双双老人的幸福,总之,母亲没有失言,坚守了婚姻的承诺。她舍弃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前途,母亲独吞了那份难言的痛苦,把快乐留给了我父亲。

  也许母亲的善良诚意感动了上苍,幸运之神又降临在她的男人身上,大队领导让我父亲代课。父亲说,没有母亲两年的解囊相助,他无法完成学业,也就成了等闲之辈,领导不会让一个没文化的人代课去误人子弟。这份工作是母亲为她搭路修桥的结果,而母亲却从此在农村劳作了一辈子。

  听父亲说,他代课时,每月才25元5角,父亲几次想放弃代课的工作,毕竟建立了家庭,这点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养家糊口。母亲认为,目前工资虽少点,但总觉得有个盼头,她是让我父亲心中充满希望。

  教书可是个良心活,庄稼误了只误一季,误了孩子就误了人家一生。父亲一辈子没误过学生,即使农忙季节,只要有课,我母亲都毫不犹豫地支持他回屋备课。母就亲像一股强大的力量,一直推动着父亲前进。

  干了10年的代课教师,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转为正式人民教师,从此,父亲稳步前进,多次被评为特技教师,省级模范教师,相继担任小学教务主任,中学教务主任,最后荣升为教委主任。

  (二)家里的顶梁柱

  我小时候,三天两头地发烧,下地归来的母亲,本来已经很累了,只要看我不精神,就赶快摸摸我的额头,自己都顾不上喝口水,就匆匆忙忙用自行车带着我往卫生室赶。父亲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还有我们姐弟两个,全靠母亲一人照顾着。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家的重担,家在妈妈精心打理下,日子过得还不算寒酸,让我们都觉得很幸福。

  爷爷觉得他和奶奶年纪都大了,父亲和我们姐弟俩在校,农活都插不上手,帮不上忙,建议庄稼种简单些,像麦子、豆子、地瓜之类的,需要打理的时间少,能减轻我母亲的负担。可母亲说,不种点经济作物,家里收入太低,只靠我父亲的那点工资,家里生活太拮据了,再说一大家子人,有个病恙的,手里也不能没有点积蓄。

  俗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就受穷。母亲执意多种些棉花,棉花管理起来很费时,打茬、捉虫、打药、施肥,在一朵一朵拾到袋里,挺累人的。在炎热的夏天,一米多高的棉花棵密不透风,中午气温高时,药力的效果越好,而打药的人特别遭罪,母亲常常一人,头顶烈日,背着沉重的药桶在地间穿梭。一上午,从地这头到地那头,来来回回无数趟,跑的路不亚于五公里。汗水模糊了母亲的眼睛,汗水湿透了母亲的衣背。

  一次,母亲中毒了,头晕呕吐,我和弟弟吓得直哭,唯恐失去母亲。母亲睁开疲倦的眼,笑着说,孩子不哭,还没把你们养大成人,我不会走的,我要看到你们都考上学,参加了工作。还有你爷奶没个闺女,我要侍候他们到老,不会撒手不管的。爸爸不在家,你们再哭哭滴滴,爷爷奶奶会更害怕的,我再躺一会就好了,去帮奶奶做饭吧。

  即使冬天,母亲也不舍得闲着。她一天到晚地蹬着缝纫机,给附近的厂里加工蛇皮袋子,用赚取的加工费来贴补家用。母亲的手冻得肿了,起了一块一块的冻疮,有的已经溃烂了。那时,总觉得母亲就像个铁人一样,从来都不知道累。

  一次爷爷给我父亲发脾气,你这男人当的,像个甩手掌柜,来去自由,家对你来说,像个饭店旅馆,吃两顿饭住上一宿,一拍屁股走人,你知道娟子妈多吃累吗?老的少的吃喝拉撒,家中的里借外还,地里的庄稼,那样不需要你媳妇操持,爸爸不好意思地笑笑。再说你不劳动,能给家挣来票子也行,一月百儿八十的工资,除去你自个的花销也剩不下几个仔,你看看娟子妈还没其他老农民穿的好。

  爷爷虽说得不耐听,但都是实话,很多时候,还要靠地里地收入来补贴家用。但母亲从不怨言,常对我父亲说:“自己一人在外照顾好自己,不要过于节省,爹妈就你一个儿子,希望你身体健健康康的,别给老人添心思,家里老人孩子有我呢,你只管放心教书就是了。”

  (三)儿女学习的榜样

  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很重视文化。地里的活,母亲一人哪怕加班加点地干,也不舍得让我们耽误一节课,也从不允许我们迟到早退。母亲常对我和弟弟说,学生的最大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余的事情不用你们管。母亲一点也不重男轻女,说女孩子更要上好学,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否则天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一辈子农活。

  在我的记忆里,换季时母亲总给爷爷奶奶、给孩子添置新衣,总把自己忘了。奶奶提醒她多次,娟子妈给自个也做件新衣服,出力的都是你,不能太苦了自个。母亲总是平静地说,整天在地里干活,有新衣也穿不出好。其实妈妈也很讲究,只有走亲戚、赶集买东西时,换身比较新一点的衣服,可一回到家,又赶快洗洗放起来。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