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代战神蒙恬为什么会被阉人赵高骗诏处死?
当二世准备加害蒙恬兄弟时,子婴站了出来,劝阻道:
“我听说过去赵王迁杀死他的贤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颜聚,燕王喜暗地里采用荆轲的计谋而背弃秦国的盟约,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胜的计策。这三位国君,都是各自因为改变旧规丧失了他们的国家而大祸殃及他们自身。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国君打算一下子就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我听说草率考虑问题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不可以用来保全国君。诛杀忠良臣子而起用没有品行节操的人,是使朝廷内群臣互不信任,而使在外的将士们意志丧失啊!我私下认为这是不可以的。”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子婴这段话中所用的历史典故。
“赵王迁”句:秦派王翦攻赵,赵遣李牧、司马尚禦之。秦利用郭开“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迁中了秦国的反间之计,使赵葱、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被杀。(详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王喜”句:此句指燕太子丹派荆轲以献秦王仇人樊於期人头和燕地督亢地图的名义刺杀秦王政事。燕王喜十四年、秦王政六年(前241年),秦派蔡泽使于燕,以明秦不欺燕;蔡泽事燕三年后,燕太丹质于秦,以明燕不欺秦。燕王喜二十三年、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年),太子丹自秦逃归,并着手准备刺杀秦王。燕王喜二十七年、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荆轲辞太子丹入秦谋刺秦王。(详见《史记·刺客列传》)
“齐王建”句:前221年,秦伐齐,齐王建听信国相后胜的意见,向秦国投降。(详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可悲的是,胡亥根本听不进子婴的规劝,他只相信赵高的话。
御史曲宫受胡亥派遣,乘坐驿车前往代郡,赐死蒙毅。
“先主要册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挠,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这也算对你宽厚了,希望你好自为之!”
曲宫的话语在阴冷潮湿的牢狱之中久久回响。
蒙毅艰难地站起身,对曲宫说道:
“要是认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心意,那么,我年轻时作官为宦,就能顺意得宠,直到先主仙逝,可以说是能顺应先主的心意了吧。要是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先主,周游天下,和其他的公子比起来,相差太远了,我还有什么怀疑的。先主举用太子,是多年的深思积虑,我还有什么话敢进谏、还有什么计策敢谋划呢?不是我借口来逃避死罪,只怕牵连羞辱了先主的名誉,希望御史大人为此认真考虑,让我死于应有的罪名吧!况且顺理成全,是道义所崇尚的;严刑杀戮,是道义所不容的。望御史大人明鉴!”
曲宫冰冷的表情没有一丝波澜,“这个本御史职责之内。我只是奉命来监督你自裁的!”
蒙毅微微扬起头,又开口道:
“从前秦穆公杀死车氏三良为他殉葬,判处百里奚以不应得的罪名,因此,他死后给予评定为‘缪’的称号。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过失,而遭到普天下人对他们的非议,认为他们的国君不贤明。因此,在各诸侯国中名声狼藉。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杀害没罪的臣民,而刑罚不施于无辜的人身上。’希望御史大人认真考虑!”
曲宫不耐烦地挥手打断了蒙毅的话语,冷冷道:“在下奉诏行法而已,今日在下前来,乃奉陛下诏书赐死你,还望你速速自我了断!”
蒙毅的眼神黯淡下来,知道自己多说无用,接过狱卒递过来的宝剑,一扬手,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
鲜血迸射而出,蒙毅高大的身躯缓缓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