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赵云官场斗争的牺牲品
刘备手下,能打的将领并不多,在当时的情况下。能打的,只有几人,不外乎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
关羽喜欢奉承话,之于孔明。不过是看刘备面子,没有公开和孔明翻脸罢了。要让孔明指挥关羽,服服贴贴的话,基本不可能。
张飞,本来就不服孔明,如果没有刘备在的话,孔明想指挥张飞,只是一句空话。
魏延,孔明一直都不顺眼。而魏延之于孔明的态度,我们稍后分析。
现在只剩下赵云了。赵云的确是好,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从不发怨言。指哪打哪。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才导致了他的悲剧。也就是人们长说的,出死力气干活,但是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这种人。
赵云办事,一向让人放心。刘备放心,孔明也放心。
刘备之于孔明,不过是利用罢了。所谓的白帝城托孤,更是刘备兵行险招。以名这个大绳,紧紧的套住了孔明。从这件事情上看,刘备之才,不在孔明之下。孔明的才,表现在军事上,而刘备,在于控制人心上。
刘备,绝对对得起曹操的评语。
刘备最后托孤的话,很有意思。如果刘禅能力够,就辅佐他,如果不够,就代替他。
看上去,是如何的胸襟广阔,是如何的洒脱。江山都可以随便送人。但是,以孔明的精明,他能听不出这里面的凶险么?孔明和刘备一样,都是打着光复汉朝的旗帜聚集人马的人。对名声看得极重。如果,孔明代替了刘禅,那么,试问,他和曹丕又有什么区别。一样的乱臣贼子。孔明能不想到这些么,这才有孔明的汗如雨下,战战兢兢!
孔明一直任军师职,虚职。这就是刘备的高明之处,军权都是抓在自己手里的,孔明,只能出出主意而已。刘备的态度非常的简单,孔明在军事上的建议,照单全收。这样,既给足了孔明的面子,又没有把军权放给孔明。同样的效果,也可以让孔明死心塌地。
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个重要的天才人物。
庞统。也许是命运,一山不容二虎。庞统也许是三国里,唯一能和孔明抗衡的人物。但是,庞统的命不好,天生就长得没孔明帅。说话又刻薄。所以,他一直非常的怀才不遇。我们来回顾一下,庞统是怎么进入刘备的核心高层的过程。
刚开始,庞统只是去当了个小县官。是张飞,做了他的垫脚石。试问,孔明在张飞眼里,都是一般,怎么张飞去了一趟这个县,马上就跑回去找刘备,替庞统鸣不平了呢?这个原因,只能说,是庞统做的事情,让张飞彻底的心服口服了。
试想,整个三国岁月里。能让张飞心服口服的人,除了庞统,还有谁呢?这个问题只能证明,庞统的确有真才实料。我说刘备和孔明的不和,庞统的事也可以佐证。
刘备攻蜀,放着个经验丰富的正军师孔明不用,为何要带着个没有一点实战经验的副军师庞统走呢?
这个问题,应该是多解的。
刘备认为,如果此战带着庞统,可以近距离观察庞统的统帅和策划能力。也许将来能分解一点孔明在军中的影响力。
庞统认为,此战事关他投奔刘备的第一战,是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绝好平台。也是在孔明面前,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机会。
孔明认为,庞统刚来,需要这场战争来证明他自己。何况,孔明心里也很清楚,刘备对他的若即若离,他明白就凭他的一己之力,是绝对改变不了刘备的决心的。
我们可以判断出,孔明很早以前一定认识庞统的,其实孔明也有私心。连上帝都有私心,何况人呢?
孔明对庞统,既爱又恨。以孔明的性格,做不出来,派人暗杀庞统,灭庞统于摇篮里的事情,同时,他高度重视庞统,因为他知道,三国岁月里,只有庞统,是他的对手,是他唯一没有把握能打赢的人。
他一方面,很怕庞统投奔曹操或则孙权,这样,他就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一方面,他心里并不希望庞统来到刘备身边,庞统是个人物,以刘备的嗅觉,很快就会重视起庞统来。这样,孔明在刘备势力中的最重要地位,很快就会下滑的。所以,才有孔明赤壁之战时,走马观花的给庞统一封推荐函。
我想,我能明白孔明为什么这么做。庞统有才,是个骄傲的人。一般骄傲的人,都不需要人推荐的,说孔明小气,正是他对庞统耍了手段。他见庞统,只是走马观花,做做样子,如果,他真心要拉庞统进刘备军团,他定会再次拜访。再不济,他也会告诉刘备,庞统在江东的消息。刘备没有听说过庞统,但是绝对听说过“凤雏”。既然当时刘备请孔明,有三顾茅庐的诚意,对凤雏,我估计他也不会差很多吧。孔明此计,正是堵住了庞统的出路。利用了庞统的自尊心和面子心!
庞统,是看不上曹操的。曹操,已经是贼子了。这些文化人,个个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命重,谁会去帮助一个乱臣贼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