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柴静《穹庐之下》有感
2016-11-09我没有将我表述的意义放大 这些年 我一直在寻找蓝色的天空 真的 瓦蓝瓦蓝的天 清冽碧澈的水 在我苦难的童年 总是在 推开木门的霎那 闯进眼底 让我的呼吸 感受一种自然的清新和自由 穹庐之下 岁月随干涸的河流流逝 皴裂的河床 鱼的鳞甲在最后的秋天 萎缩 泛白...
文明的足印
2016-11-09春天来了,阳春来了 你会看见阳春的白雪哭泣吗 突兀的瘦石倔强的刺向苍天 盘踞的苍鹰回望着焦黄的冷漠的眼睛。 顺着松针滴下的是不是你的泪水 也许是融化的雪水 华夏不知道走来怎么样一趟足痕 高粱米也许没有于占鳌的浑浊的尿液造不出最醇香的酒 日寇铁蹄下...
诗歌,我走散多年的影子
2016-11-09桂花王杯全国原创诗歌大赛获奖感言 首先,感谢金寨县麻埠镇人民政府!感谢《大别山诗刊》杂志社!感谢主编碧宇老师!感谢各位评委!是你们的公平和公正才能让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诗歌创作者在这样一个全国性的诗歌大赛中有了获奖的机会! 作为一个地地道...
龙驹《恐龙蛋》浅析
2016-11-09《恐龙蛋》 像雪白的石 像天鹅的卵 还没有破壳成龙 就被埋葬在地壳中 还没有投身到世界上来 已经属于这个世界 圆并不都等于零 稀世的宝 有连城的价值 ──摘自《星星诗刊》 当我拿起这枚恐龙蛋时,就会自然地想到身边还有一块丑石。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丑石》...
痛并快乐的灵魂
2016-11-09张兴云的诗歌世界 我喜欢这种坐禅式创作,一生中能有几种这种静若止水,在多次寂静中,只有诗歌带来的响声。这是一个具有诗心的人,这是一个真正的诗意灵魂。诗人张兴云以诗歌建构自己的人生,以诗歌见证自己的存在。 在当下,纯粹的诗人越来越少。物质主义...
读秋水老师的《果园来信》有感
2016-11-09《果园来信》 中午 阳光透过玻璃窗 射在褐色的窗台上 你的 来信中 又一次提到姑苏城 提到苏州河倒映的晚春,纱窗后 掩着的女红 花雕酒 你数到十七岁 就停下来 回头看看竹林中 被折去的春天 鸟鸣和重聚的月光 那些赶往城里的我们 再次因为晚餐 因为 窗外击打...
余秀华走红,是中国现代诗坛最耻辱的事件
2016-11-092014年岁末,38岁的余秀华火了。这冬天里的一把火,火的不正常,让饱受争议的中国现代诗,以脑瘫的形式,大面积、病态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当部分群体陷入狂欢,媒体集中为一个数量不少、质量不高的农妇,以缪斯的名义吹起号角。占领我们耳朵和眼睛的文字,并...
读李浔《擦玻璃的人》有感
2016-11-09没事,就来读读诗。一个人内心需求什么,你就会通过一些事物来呈现什么。我们不管李浔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但这个诗人终于找到了一块玻璃来呈现自己的内心需求。说别人是一个擦玻璃的人,倒不如他自己就是一个擦玻璃的人,他用诗句在擦,他用心在擦,他在安...
一首好诗的夭折
2016-11-09昨天,读到一首好诗,当时我被作品的清丽和白描的手法而眼前一亮,主题与诗意又十分咬合,因此想也没想就精华了,尽管诗中有几处需打磨,但我仍然认为无伤大雅。原作如下: 《梅花的素描》 森林的色调咱们用浅灰色 包括山峦上间或的小屋 还有你曲径通幽的枝...
关于诗歌解读唯一性的浅见
2016-11-09现代诗,包括朦胧诗所谓的多解性,我是持保留意见的。一篇文章,最有权威的解读者就应该是作者,而且这种解读应当在作品完成之际即随之完成且具有相对稳定的唯一性才对。因为作者落笔时他的写作初衷就已经基本落地了,收笔时这种写作结果在他那里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