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年代的梦想
我们没有忘却,我们也不该忘却。
七十岁的姥姥已经很多年不看书了。她当然也看报,看老年养生杂志,但她不太看书,除了因为要忙于料理儿孙们细碎又马虎不得的生活起居,无暇看书,她也怕那些曾经永载着少年时代梦想的书本里,哪一个笔画又勾起她不愿回首的往事。
初三下学期的姥姥心里没了之前那股学习的劲头,她突然对读书这件事提不起兴趣了。落榜后,不到一年,十九岁的她就嫁给了我的外公。迎亲那天,她的公公仰脖灌下一杯酒:“地主的女儿怎么了,这儿媳妇我认定了!”
三年后我的母亲已经两岁,外公想去当兵,但因为姥姥的家庭成分,去不成了。那一天紧急召开家庭会议,外公家里十八口人,姥姥一个人在灶台烧柴禾,另外十七口人在堂屋里开会,要外公与姥姥离婚。
说到这,姥姥和身旁的外公都笑了,那是共度了五十多年风雨依然携手不离不弃的笑容。磨难越深重,笑容就越有底气。姥姥指着我,或者是我脚下的地面,“就在你现在坐的这间屋里。”
但我知道,这劫后余生的笑容有多平静,姥姥独自留守在这里时就有多紧张。那已是一九六五年,外公最后放弃去当兵的意愿,与姥姥离婚这件事就再没人提起。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好在我姥姥正安然地坐在这里。谈话结束了,姥姥得以从湿淋淋的回忆中抽身,她的目光一一掠过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的一大家子人,神情慢慢松弛下来,眼睛里重新有了落日般的暖意。我姥姥多数时候,是用这样的目光平静地注视纷扰的世界与人群的。尽管她在大半辈子的岁月里目睹了太多的天灾人祸造成的困境与悲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太多美梦永远逝去了。好在有一些不朽不灭的东西支撑着她,不管在饥荒岁月还是幸福年代,总有亲人爱人彼此依靠相互取暖,心脏才不致于变成一颗冷冰冰的石头。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人类才得以在历史的寒冬炎夏里,勇敢无畏地前行!
作者:崔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