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协调学生借钱产生的矛盾
毕业后,工读学校还给其安排了工作。可是这个儿子恶习不改,还是到处借钱不还。结果惹祸上身,被讨债的打上门,不但自己被打残了腿,还连累了父亲。当初这位父亲是出于不愿意面对孩子的品行缺陷也好,还是私欲不愿意替孩子还钱也罢,表面上看是占了便宜,维护了面子,也没有经济损失。可是天下没有不需要还的债,积攒起来就是用父子半生的残疾来还债了。
讲完这个故事,笔者对在座的家长们说:“孩子的毛病都是大人给惯出来的。如果孩子第一次借钱不还时,家长就能够重视,配合老师从正面教育孩子。那个孩子绝不会发展到后来抢劫同学被送进工读学校,工读学校可以强制他在校不借同学钱,可是管不了他一辈子。他毕业后,已经养成的恶习不但害了他自己还累及父亲。目前,咱们班也出现借钱不还的苗头,假如哪位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同样的毛病,不需要老师干预教育。那就可以离开会场回家了。(没有家长离开)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有这种毛病,所有孩子的毛病都不是家长预料之中形成的。当然,假如在座哪位家长要是象那位被打断腿的父亲一样,在老师与之谈及孩子这种毛病时,向我要证据,那也可以离开了。老师我不是侦探,没有条件取证。(没有家长离开)
老师就象孩子的一面镜子,见证孩子成长的不足,却不能象录像机一样记录下来给家长看。我也是家长,我们作家长的没有选择地必须相信老师。除非你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不需要老师教育。教育不是万能的,否则全世界都会把监狱改成学校。
有些家长可能以前遇到过孩子的某些老师提到孩子的毛病不够准确,认为老师对你们的孩子有成见,老师我可以坦白地告诉各位,你们的观点绝对是错误的。真要是老师对你们的孩子有成见,是不会找你们家长的,家长们阅历丰富,可比孩子难面对。老师的工作就是个良心账,没有哪条规定,明确老师需要教育哪个孩子多少分钟,用哪些方法教育你的孩子。甚至教育失败也是被允许的。我不否认老师对学生有成见现象的存在,可是这成见绝大多数,甚至百分之百都源于家长对老师教育孩子的不配合。准确地说是对家长有成见。一个老师,站上几年讲台,什么样的孩子都会遇到。要是孩子一有毛病就对孩子有成见,那用不了几年老师就会累死。
作家长的,孩子的老师找到你们是表示不愿意放弃你们的孩子。可能有些家长曾经被老师频繁地找过,内心对此挺反感。这我表示理解,毕竟老师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可是我今天可以给大家交个底,我只需要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给我个态度,是否相信并愿意由老师我来按着我的观念来教育你们的孩子。剩下的就是有几位家长,需要替你们的孩子还上所借的三元到五角不等“债务”。
大家不要顾虑,首先咱们班还没有孩子形成借钱不还的恶习。只是有个别同学有了错钱不还的行为,虽说是初次,可这第一次最有教育意义。其次,老师不会当众与家长谈这种事。有几位被借钱的孩子家长表示不用还钱了。作为班主任老师我感谢家长对本班孩子的包容,可这不仅仅是钱的事。这关系到孩子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我不希望本班的任何一个学生重蹈前面提到的那个累及父亲的儿子的覆辙”
老师我偶请学生吃午餐,是因为这些孩子的家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给孩子准备午餐,又恰赶我当时身上有钱能够请这孩子吃午餐。这是老师我的自愿行为,不属于职业范畴。有被我追讨欠款的同学和家长认为老师我偏向,姑且不论老师是否真的偏向,即便确有偏向,也与学校教育无关。这与老师关照张三同学学习时间长,关照李四同学学习的时间短的偏向是不同的性质。这后者是职业偏向,是不合理的。可职业以外的偏向,是老师的个人权力。就同你们见到亲朋好友的孩子,喜欢甲胜过喜欢乙一样。你不是他们的共同监护人,没有平等对待他们的法定义务。
我再困难,也不至于几毛钱都舍不得。如果欠钱的不是学生,让我选择讨要欠款的尴尬与放弃几毛钱甚至几块钱,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可借钱的是学生不行,如果老师大方地不要学生还了,老师很有面子,可放弃的却是孩子的未来。不要觉得老师危言耸听,孩子所有恶习都是我们成年人更多是家长老师最初对孩子这类行为的忽略养成的,这会刺激孩子私欲的膨胀。孩子最初细小的不良习惯,就象种子,若不及时处理,将来要自食恶果的(meiwen.he.cn)。
所以,我请求家长,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轻易向别人借钱。如果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征得家长的同意,若联系不上家长,也必须征得班主任老师的认同。我会要求每个同学,规范自己的拆借行为,哪怕是借几毛钱也要出据借据,明确借钱的目的,还款的时间。借据一式两份,一份给出借人,一份由班主任老师保管。老师会据之监督学生借钱还钱,并为每个学生做信誉记录。
家长需要向自己的孩子明确,没有谁有必须借给你钱的义务,借了是人情,不借是本分。要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不借钱给你,一定是有不借的理由。或者是人家的钱另有他用,或者是你自己还没有取信人家。因为借钱遭拒,就忌恨人家,甚至恶语相向,这是极不道德的行为,是变相的不讲诚信。
有“诚”才有“信”。因此,这样的同学,班里也要给其留下不良信誉记录。虽然这此记录不会公开,可是按程序借钱还钱,其他方面也重承诺的同学,会被公示在班里“诚信榜”上,而有不良信誉记录的同学是不能上“诚信榜”的。中学生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并非完全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分努力一分收获,那种认为孩子未成年,就应该什么过错都应该被原谅的观念是对那些讲诚信孩子的极大不公。当然,这些诚信记录不会跟随孩子毕业,只限于制约孩子在校期间的行为。
家长会前,笔者已经个别通知某些家长会后到办公室私下交流。听了班主任这番话,几个打过招呼的家长离开会场(教室)转了一圈都回到了办公室。
未成年人的必要隐私还是要尊重的。谈这种事需要必要的回避与正视。要让学生与家长们明白,“诚信”是未来社会立身之本。即便我们的社会目前没有公正的诚信体系,可是人心就是杆秤。养成了不讲诚信的恶习,会遭到周围人的排斥。成为孩子未来生活与就业的巨大障碍。
诚信是种修养,不是懂得诚信的益处就能讲诚信的。需要家长与老师长期约束引导。这种约束引导应该从孩子借钱之类的日常小事着手。影响孩子品行的往往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