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巷传奇
王锡章勤学善思,通过数十年的探索研究和临床实践,他不仅发扬古代医学之幽光,还有所创新,其一生笔耕不辍,除有多篇论著发表在国内外刊物外,尚有《王锡章医案墨迹》十卷传承子孙继学,多篇论文在《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等杂志上发表。晚年,他除了坚持正常的医疗工作外,不顾年事已高,坚持将自己的中医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进行整理,留下手稿十卷,含大量内、妇、儿科医案。其遗世的《王锡章内科医案》,《王锡章妇科医案》与《王锡章儿科医案》三部学术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深受业内人士好评。王锡章医案已经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荣获黔南州政府科技进步奖,其《王锡章内科医案》被《贵州省志、科学技术志》列为民国年间十三部中医著述之一,即被《世界传统医学大系》发给著作证明,并获国际突出贡献优秀成果奖,中央电视台及贵州新闻媒体均有报道。王锡章于1959年离开人世,终年七十六岁,回顾其一生,不愧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名医,人谓其;终生献岐黄,门墙艳桃李,这话十分中肯。
王家巷的王氏族人,历来有尊教崇学的传统,历史上多出文人,解放前一直担任贵定一中校长的王钊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王钊1921出身于书香人家,其父亲就是前文提到的著名中医王锡章。王锡章系清末秀才,开设培生堂药铺,并兼行教育。王钊受家风熏陶,自幼进私塾读书又随父学习中医,因勤奋好学,尽得真传。王钊个性耿直,聪颖过人,12岁考入贵定县立中学,系该校第一期学生,1936年由于成绩优秀,名列前茅而毕业。其中在暑寒假期间,随太祖父王锡章在培生堂药铺侍诊,学习中医药。因当时贵定县立中学未设高中部,所以祖父王钊去报考平福泉中学,后被学校高中部录取。1939年因品学兼优毕业于平福泉中学高中部,这个学校就是后来抗战时期流落到后方的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王钊继后以优异成绩在贵定第一批考取贵州大学法律系,在校读书期间,以科考优等成绩学完了全部课程而直至毕业。毕业后,先在省城当法官和律师,后辞职又回到了贵定王家巷,在贵定一中当老师直至校长,培育了许多学生,颇有建树。1944年秋,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一号作战即湘桂战役。日军在桂林,柳州战役得逞后,当年11月底,从广西的南丹、思恩、宜北兵分三路入侵黔南,攻占了贵州独山,先头部队开始向贵州腹地袭来,史称黔南事变。国民党陆军第29军奉命由川入黔,参加黔南战役。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坚持要求抗战,贵阳立时哗然,学校也因而停课,同学星散。王钊为唤起民众爱国救亡热情,跨出校门,组织大家书写抗日资料,张贴抗日标语,投身于宣传抗战的洪流,为抗日宣传呐喊助威。王钊是该组织的发起人,又是积极活动者,为抗日救亡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古老的王家巷可能将不复存在,但它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我怀着对前辈无必崇敬的心情,记下了传说中的老家王家巷,还有王家巷那些传奇的人物。我先后写了《故乡寻根》、《我的父亲》两文,又写下这篇《王家巷传奇》的文章,作为对先辈的纪念,也希望给后人以传承。
作者:王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