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流行教育理念(一)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
〖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OPEN”的第一个字母“O”。她的妈妈听后非常吃惊,询问女儿是怎么认识的?当得知是幼儿园老师教的,这位母亲一纸诉状把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并且胜诉得到赔偿。她的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但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O”之后,伊迪丝失去了这种能力。人的想象力是种本能,可是在中国大陆绝大多数的孩子在想象力刚刚萌芽时,就被爱他们的人给扼杀了。美国是实行判例法的国度,所有新奇的诉讼,只要是关系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基本都不会被拒绝。尤其是在保护妇女与儿童利益方面,更是“无微不至”。这种诉讼要是在中国大陆,根本不会被受理。〗
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专家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幼儿教育的内容宜博而不宜渊。知识面可以广一些,但没有必要让孩子按着成论去理解这些知识。多给孩子一些现象,让孩子去感知。这样才能激活孩子感知事物的能力。许多西方国家严格限制早期教育,对于幼教甚至小学低年段都依法限定知识难度,就是不想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形成。这看是小事,其实是一个民族素质的大事。〗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一所小学校长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幼教是教育的根基,也是民族素质的根基。所以,从事幼教与小学教育的老师,职业技能不在知识的难度上,而在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上。在澳洲,从事幼教与小学教育,要具备特殊的专业技能(相当于学位),相反到初高中甚至大学,你有“一技之长”就行了。中国的教育因为根基不牢,所以难以产生人才。〗
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杨佩昌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杨佩昌说。
〖有一次,笔者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分析他们厌学的原因。把知识比喻成孩子最爱吃的“肯德基”、“麦当劳”,可是家长们从孩子刚会吃食物,就始终给孩子这种美食,其他的什么都不许吃,连续吃过十多年后,孩子闻到这种美食的味就想吐,哪里还有“学习的愿望”,孩子们听了,反响特别强烈,引起不小的轰动。目前孩子学习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根本没有主观能动性。〗
最后,我们再来回答几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2。做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4。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试考得怎么样不重要!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的生命,所以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