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流行教育理念(一)
〖汉语中最残废的一句话就是“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可以让家长扼杀孩子的兴趣成了名正言顺的“壮举”。根本不管“被作用者”的感受。孩子选择人生的权利被无情地剥夺了。好不好,幸福不幸福,各人有各人感受。中国大陆的父母几乎百分之百地野蛮地剥夺了孩子对幸福的感知权。〗
再与大家分享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中的话,以此共勉:“保养好自己身体,老了别给孩子添麻烦。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别给社会添麻烦。”
〖任何教育理念,都必须消化后再使用。绝不能原样照搬。中国的教育的确存在急功近利的问题,可是每个中国大陆孩子的竞争对象不是按照西人尊重规律培养出来的孩子,那种教育虽然可能增长才干,可是如果因此在中国应试教育的选拔环节被淘汰,如果你没有能力逃出这个特色社会,这个社会根本不会给你展示才华的机会,任你有什么本事都无济于事。
所以,这种尊重规律的“慢”,不是让中国的孩子放弃竞争,只是要在终生影响生活质量的才干与“面子”之间做出权衡。即要让孩子获取竞争的资格,又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健康的本能。用目前的社会通行的教育方式,就是在给孩子选择一所能正常履行教育职能的学校前提下,严格控制孩子的课外班学习。除了外语需要语言环境熏陶适度选择课外班外,其他课外班都不建议学。
有那份用在课外班上的精力,多多关注、敦促孩子的校内学习,积极敦促校方为孩子营造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配合老师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有一个特别提醒,几乎所有的重点校都变相用课外班把孩子往废了弄。这是利益驱使的结果。任何政策与学校、老师的保证都打破不了这种规律。所以,在给孩子选择学校上,往重点校扎堆也许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可是管理最差的学校也不适合,学习需要环境,没有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不但知识学不明白,能力也无从谈起。
从长远的利益着想,选择那种管理较好普通校,应该是性价比(这里的“价”不是指经济投入,而是指教育方法)最高的教育。至少在把孩子往废上整,力度没有重点校大。当然,如果你的孩子智力超群,选择重点校还是很必要的,因为这种孩子在重点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可是老师对他们的影响却不是很大,往往到是他们在自学。〗